武汉一居民服食中成药两天后死亡,引起网友热议

一、事件概况

9月3日19时许,据奔流新闻报道,9月2日,有网民发文称,她母亲服用了泰国汉口叶开泰医院提供的一种中成药,不到两天就去世了,后来有网友查阅了母亲开出的药方,经专家鉴定,其中“山豆根”含量仅为10克,与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的标准相差3-6克相比,明显超标。2月2日中午,叶凯的泰国中药房汉口分公司一位员工回复称,确实有患者在汉口服用药物后死亡,但具体原因尚不明确。目前,他们正在和当地公安、卫生等部门共同努力,但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对于患者家属所问的,是否服用过多“山豆根”一事,工作人员给出了答复:“我们不能给您答复。”

二、数据概况

3日19时至4日12时,关于“武汉一市民服用中药2天后身亡”的全网信息量2138条,微博信息量1079条,占比50.47%,为信息主要传播平台。

从全网信息量走势图可以看出,3日19时许,奔流新闻报道事件相关信息后,暂未引发大量网民关注;4日8时,@头条新闻 、@凤凰网财经 等媒体参与报道,推动信息量上涨,话题#武汉一市民服用中药2天后身亡#登上微博热搜榜,10时,全网信息量达到峰值380条。

图片[1]-武汉一居民服食中成药两天后死亡,引起网友热议-奶油果社区

事件相关信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敏感信息占比达99.35%。舆论的负面情绪主要集中在谴责媒体标题有带节奏之嫌。

图片[2]-武汉一居民服食中成药两天后死亡,引起网友热议-奶油果社区

从关键词云可以看出,除“叶开泰”“中药”“山豆根”“患者”“死亡”等事件核心关键词外,“超量”“用量”“剂量”等词汇被频提,反映网民关注医馆开药用量的“规范”;“调查”“怀疑”“质疑”等词汇被频提,说明舆论关注对“患者”死亡“真相”。

图片[3]-武汉一居民服食中成药两天后死亡,引起网友热议-奶油果社区

三、舆论观点

【观点一:认为特殊患者特殊用量】

部分舆论认为,没有必要按照医学经典的处方来看病,对特定的病人使用特定的剂量。如@用猫爪子锁的日记本 表示“都抗癌了,还扯中国药典呢,特殊病种超量用药很正常”;@卷毛金冉 表示“按照医典的用量,你确定能治病么”。

【观点二:认为发声媒体标题有带节奏倾向】

部分官方的调查结论还没有出来,就被媒体的标题“带节奏”了。如@子午侠士 称“患者年龄只字不提,对癌症晚期只字不提,只提中药,在调查结果没有出来之前,把死亡原因一律归罪于中药,这节奏带得”;@YYY疯丫头 表示“在事实没有调查清楚之前,你就不应该以这样的词条上热搜。作为一个新闻传播的媒介,没有审核人员吗?还是说,你们微博已经成了汉奸的聚集地了”。

【观点三:涉及“中西医论争”】

部分舆论涉及舆论长久以来的“中西医论争”。如@如意的阿蛮 称“医院天天死人,死者生前基本都使用过西药,那么,能不能标题写成‘市民使用西药后死亡’”;@许先生睡觉觉了 表示“癌症晚期,吃西药说没用了才开始找中药,没给起死回生就怨中药”。

【观点四:呼吁相关部门查清真相】

部分舆论呼吁查清患者死亡原因。@卷毛金冉 表示“说实在的,这个药偶尔超量一点属于正常的,不会说因为这个导致病人死亡,肯定有其他的原因,我觉得可以调查清楚比较好”;@小丸子转转运 表示“这个人是癌症晚期,不一定就是中药的原因,建议尸检”。

四、研判建议

“武汉一市民服用中药2天后身亡”引发网民关注和讨论,敏感信息占比超九成,舆论风险显著。部分网民认为调查结果未出,新闻报道的标题指向性过强,对新闻报道的质疑又有“带节奏”的嫌疑,舆情风险凸显;一些评论还牵涉到中医和西医的争论,给公众舆论带来了不确定的风险。为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第一,向社会公布此事的后续发展情况,并对网友提出的疑问作出回应,以消除社会上的负面影响;二是要加强处方的规范化管理,建立规范化处方的规范化流程;三是对于网络上的一些混乱现象,相关部门应该提高对这些现象的关注程度;四是要加强对网上“中医黑”的监测,在需要的时候要适当的引导,防止负面舆论的积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