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报名时专业名称成为遭拒理由

近日,小贺(化名)向记者报料称,自己在报考江苏省沭阳县一事业单位时,由于专业名称中多了“领域”二字,而被认定为所学专业不符合报考条件,未通过资格审核。

9月2日,正在找工作的小贺看到沭阳县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2023年沭阳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在仔细筛选后,小贺发现岗位代码为06的沭阳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岗位比较符合自身的条件。在该岗位的简介中,专业要求为“法律类”,学历学位要求为“本科及以上学历,获得相应学位”。

图片[1]-如何看待报名时专业名称成为遭拒理由-奶油果社区

但小贺的报名却没通过,询问之后得知,她毕业证书上的专业为“法律(非法学)领域法律硕士”,而《江苏省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参考目录》中“法律类”专业只有“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律硕士(非法学)”等,严格比对,小贺的专业多了“领域”两字,不符合“法律类”的要求。

在新闻评论区就能看到,有类似经历的网友不少,有的岗位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而“计算机应用与技术”的毕业生就不行;有的要求“机电一体化”,那么“机电一体化工程”就不行;有的要求“建筑施工技术与土木工程技术”,那么“建筑工程技术”就不行……

这些看着就很荒诞的情形,甚至引发了相关部门的注意。比如江苏省人社厅转发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条件设置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招聘条件进行解释,其中要求报名专业名称与招聘条件中的专业名称之间有明显的被包含关系,按从宽确定专业的原则,原则上视为符合专业要求。

饶是如此,问题依然屡屡出现,小贺的案例就发生在江苏。如果是个别现象,说是懒政或许是恰当的;但如果广泛出现,原因恐怕不会这么简单。

本质上来讲,这是行政事业单位非人格化的本质决定的——一切要服从一个清晰的规则,严格依据文字表述,尽可能压缩个人自由裁量的空间。这些一字、两字之差,其实就需要自由裁量,但对于非人格化的单位来说,恰是想极力回避的。所以哪怕荒诞,也有可能做出类似的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却在专业设置上颇为随意,变动一两个字的情况并不少见。可以想见,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单位招聘的依据名录,并没有完全对标,而任何一方的修订必然也不会通知另一方,久而久之,这种矛盾可能会更加突出。

何况时至今日,依然不断有新的专业设置,比如2022年列入目录的新专业就有21种,包括金融审计、国际法、司法鉴定学、工会学等等。可以想见,开设新专业的学校,专业名称更缺乏统一的习惯,变动恐怕会更多,未来学生报考时也难免产生矛盾。

所以,可以通过有关部门的合作,进行一次专业清理,以确定大学的专业匹配度。比如,哪个专业的名字多了一句,哪个专业的名字少了一句,哪个专业的名字多了一句;如果不是必须的话,大学在给自己的专业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尽量让自己的名字更有条理一些,尽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个性”,当然,这只是大学的名字,大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自己所处的地区,来制定课程。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