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时评|未成年男生侵犯 11 岁女孩 “刑责年龄”成舆论焦点

舆情时评|未成年男生侵犯 11 岁女孩 “刑责年龄”成舆论焦点

3 月 18 日 20 时许,据华商报“大风视频”报道,3 月 10 日晚,山东济宁一11 岁女孩被 2 名 14 周岁左右的未成年男生殴打后侵犯。

1679841107-微信图片_20230326223037

 

受害女孩称,她是通过 朋友认识其中的一名男孩殷泽(化名),殷泽和另一名男孩周飞(化名)以她的 一位女性好友在殷泽家里为由,将她引至其家里实施了侵犯并录视频威胁。

3 月 13 日,受害女孩母亲在得知其遭遇后,第一时间带她前往辖区公安局刑警大队 报案,警方也采取了相应举措。

3 月 19 日起,@凤凰周刊 、@新浪新闻 、@搜狐新闻 、@Vista 看天下 等媒体对该事件予以报道,引发舆论对“未满 14 周岁不承担法律后果是否合理”的讨论。

1679841105-微信图片_20230326223042

 

一、数据概况

根据新浪舆情通统计,3 月 18 日 20 时至 3 月 20 日 13 时,全网共产生相关 信息量 5.3 万条,其中微博平台信息量为 4.8 万条,占比达 92.08%,成为该事件传播的主要舆论场。

从全网信息量走势图可以看出,18 日 20 时,大风视频发布相关报道后,并未引发舆论较多关注。

19日16时,@搜狐新闻 、@凤凰周刊等媒体参与转发报道,全网信息量产生小范围波动;

20日7时,@新浪新闻带话题#未满14周岁不承担法律后果合理吗#对该事件进行报道,引发舆论关注与讨论,信息量迅速攀升,并于 9 时到达峰值,为 1.06 万条。随后,相关信息量呈现下滑趋势。

1679841106-微信图片_20230326223109

从关键词云可以看出,“殴打”“强奸”“耳光”“威胁”“淤青”等词汇 被频提,反映网民对案件细节比较关注。“14 岁”“不予”“刑事责任”“刑 事处罚”“释放”等词汇反映网民对该案件的处置结果表示关注;“情绪”“异常”“心灵”“创伤”等关键词反映出网民对受害“女孩”的心理状态较为关注。

1679841106-微信图片_20230326223105

 

二、舆论观点

1、部分舆论对犯罪嫌疑人未成年身份展开讨论,对警方“未满14周岁不承担法律后果”的处置结果表示强烈不满,质疑《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在“保护”犯罪者忽略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经常是犯罪的未成年人,屡屡让老百姓难以接受”

“他能逍遥法外,比他们小两岁的女孩子却受不到保护,得不到公正的对待”

“未成年人保护法只保护犯法的男宝对吗”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为了保护好孩子的,不是未成年恶魔保护法”

部分舆论认为年龄不能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借口,并关联讨论“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孩案”等类似恶性案件,呼吁对于强奸、故意杀人等犯罪行为应进一步降低刑责年龄,不要再让“未成年”成为犯罪的“挡箭牌”。

“年龄和犯罪,尤其是刑事犯罪,不应该挂钩,年纪小就不负责真的很好笑”

“未满14周岁不是犯罪的挡箭牌,如果这合理的话,在未够年龄的情况下难道就可以肆无忌惮的违法犯罪了吗”

2、部分舆论认为未成年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且手段越来越残忍,其根本原因是家庭教育出现问题。

“做出这样恶毒的事,跟他们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很有关系”

“试问孩子在伤害别人的时候,父母的教育去哪了”

“家长疏忽,教育存在缺陷,酿成了三个家庭悲剧”

“现在的孩子过早的接触网络,再加上父母教育的不到位,甚至长期的留守,导致部分的孩子过早的早熟”

3、部分舆论宣扬受害者应该以暴制暴,进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

“有很多办法让小姑娘在14岁前亲自去报仇”

“如果小女孩报仇的话,是不是也可以释放”

“法律治不了他们,就私刑解决吧”

“强烈支持女孩直接刀了这俩畜生”

四、研判建议

该事件因涉及“未成年人”“未成年犯罪”“犯罪低龄化”等敏感群体、敏感话题,敏感信息占比超七成,舆论负面情绪显著,舆论危机风险突出。

近年来,关于“未成年犯罪”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屡屡因“不满 14 周岁”而不承担法律后果,引发舆论对“未成年保护法”到底是“保护谁”的质疑,舆论负面情绪长期积压,进一步降低“刑责年龄”成为公众期待;同时,相关部门也陷入“处罚过轻”的质疑声中,有损政府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此外,有部分舆论宣扬受害者应“以暴制暴”的言论,此类言论若持续发酵,或降低公众对公共安全和社会法治的安全感,增加舆论风险。

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警方及时将调查处置依据和相关法律条文 进行讲解宣传,避免舆论因对法律法规误读、误解而产生负面情绪。

二是建议警方、妇联等部门及时帮助受害女生提供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做好救助工作;同时注意保护受害人信息,避免网络信息对受害人造成二次伤害。

三是有关部门需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素质教育、心理教育、法治教育和道德思想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对法律法规心存敬畏。

四是有关部门需完善青少年违法犯罪相关惩罚约束机制,强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引导和监督。

五是针对宣扬“以暴制 暴”“同态复仇”的言论,应加强舆论引导,加大正面案例的宣传力度,对冲负面舆论,降低舆论风险。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